2018年5月29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关于60家家具企业生产的儿童家具的质量抽检报告。算是给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送上了一份来自职能部门的特殊关爱。
1 、随机抽查 及时公布结果
这次抽检采取双随机方式进行,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双随机、一公开”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这次抽查情况的结果是否及时公开呢?相比于一些省时隔半年才公布抽查结果的做法,这次广东省的抽查情况的公布算得上相当及时了:
从抽检报告公布的抽检时间看,抽检是在4月上旬进行的,到5月底就公布结果,耗时仅有一个半月。考虑到检测工作量巨大,这样的速度已经算很快了。
2、儿童家具不合格率达28.3%
本次抽查了广东省内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儿童家具产品,经检验,发现17家企业生产的17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8.3%。
不合格项目涉及“结构安全(边缘及尖端)”、“结构安全(突出物)”、“结构安全(孔及间隙)”、“结构安全(其他)”、“椅凳类力学性能(向后倾翻试验)”、“柜类力学性能(有两个及以上推拉件的大柜稳定性试验)”、“有害物质限量(甲醛释放量)”、“有害物质限量(邻苯二甲酸酯)”、“警示标识”等9个项目。
相比于同时抽查的玩具、婴幼儿服饰、童鞋、轮滑鞋,儿童家具的不合格率最高。玩具、婴幼儿服饰、童鞋、轮滑鞋的不合格率分别为5.3%、10%、10%、0%。轮滑鞋质量最好,全部合格。
从抽查的情况看,儿童家具行业的成熟度有待提高,不合格率之高已超出其它行业很多。
3、不全是悲观信息
仔细分析这份儿童家具抽查报告,能够得到的不完全是悲观的信息。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以前以小型家具企业为抽检主要对象的抽检报告,必定有不少产品的有害物质限量是超标的。而在所有的抽检指标中,以有害物质释放超标对儿童的危害最大。
本次抽检中,只有两件产品涉及有害物质超标,分别是“有害物质限量(甲醛释放量)”、“有害物质限量(邻苯二甲酸酯)”超标。
检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家具生产商都注意到了有害物质释放问题,并采取了有效的质量保障措施。
4、问题分类
在17家企业产品的不合格项目中,警示标识不合格的有9家企业。这是最容易整改的不合格项目。如果此项达标,则不合格产品数可以减少4件,问题企业也可以减少4家。
“结构安全(边缘及尖端)”不合格的有两家;“柜类力学性能(有两个及以上推拉件的大柜稳定性试验)”不合格的一家;有害物质限量超标的两家;“结构安全(突出物)”不合格的一家;“结构安全(孔及间隙)”不合格的6家;“结构安全(其他)”不合格的两家。
抽查显示,如果制造商工作再精细一点,管理再严格一点,儿童家具的质量还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如警示标识与结构安全(孔及间隙)两项最普遍的问题得以改进,合格企业数可以增加10家左右。而一家知名企业的产品问题出在结构安全(其他)项上,这对于该企业是完全可以改进的。
总之,儿童家具企业的生产管理如果再能提升一步,则产品质量合格率是可以大幅提高的。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不是生产能力问题,甚至主要的不是生产成本问题,而是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这是需要在软件上找原因的。
5 、跨明显的进步应予肯定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本次抽检主要是对小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检。被抽查的60家生产企业(60批次产品)包括大型企业1家(1批次)、中型企业7家(7批次)、小型企业52家(52批次),大、中、小型企业占被抽查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7%、11.7%、86.6%。抽查发现17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其中大型企业未发现不合格情况;中型企业不合格2家,不合格发现率为28.6%;小型企业不合格15家,不合格发现率为28.8%。
不合格率的计算为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警示标识不合格,则该产品被判不合格。
鉴于被抽检企业多数为小企业,在这样严苛的检查中,大部分被检测项都达标,殊为不易。
在正视问题的同时,作为行业中人,更多地应该对儿童家具企业的进步予以鼓励。确实,本次抽检可以得出结论:儿童家具企业取得的进步是明显的,接下来要做的是精细化管理的工作。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第一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