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依然认为,家居建材行业的公司,还像以前那样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仰望星空,这种思维估计要被这个时代甩几条街。大材研究最近发现,在泛家居行业里,先后出了两家公司,资本思维非常强悍,打出的几记狠招,估计让很多相对传统一点的老板有些晕,可能不屑一顾,也可能啧啧称叹。
一家是四川的帝欧家居,帝王洁具收购欧神诺陶瓷之后,今年才改的新名字,帝王洁具2016年是4个多亿营收,2017年5个多亿,但他收购的欧神诺,2016年却有18个亿的收入,两家公司加起来2017年营收接近30亿。
换句话说就是,帝王洁具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借助资本的力量,用股权+现金把两个行业里的优秀品牌整合到一起,做成了30亿的年营收规模。有机构已经有预测了,认为帝欧家居在2019年可能向50亿看齐。
另一家是广州的NOME诺米家居,注册日期显示是2017年,至少公开了两轮融资,总额是4个亿左右,投京东的今日资本,也投了它。据说现在的估值已经是15个亿了,也有说法是30亿。
第一篇:花20亿,埋下100亿的种子
在中国卫浴版图上,四川本来很难占一席之地。
广东佛山、浙江中山、福建南安这三大地方,往往被视为核心产区,或多或少都有几家龙头,比如佛山的箭牌、恒洁、浪鲸等,南安的九牧、中宇、申鹭达等。
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声名赫赫的角色。
帝欧家居的出现,终于扭转了四川缺少一线卫浴品牌的局面。
区别于众多头部品牌的是,帝欧家居的前身帝王洁具,本身的业务规模与营销网点,可能并不是最出色的。
但它打了两手相当好的“资本牌”,成功挤进一线梯队里。
一、帝欧家居简况
帝欧家居是今年才出现的名字,它的前身是两家公司,一个是四川的帝王洁具,另一个是佛山的欧神诺陶瓷。
今年,帝王洁具收购欧神诺陶瓷尘埃落定,随后改名为帝欧家居。
很多人没想到,在四川简阳这个地方,居然能跳出帝王洁具这样一匹卫浴产业圈的黑马。
成立于1994年,2016年到深交所中小板上了市,在这个产业里,以及在这座小城里,有如此强烈的资本意识,其管理团队的视野无疑是相当广阔的。
估计让佛山、南安等很多卫浴产区的同行看呆了,毕竟当地还有很多颇有影响力的公司,遥遥望着资本市场,没有找到登陆入口。
毕竟简阳这里,以前也没有陶瓷卫浴的产业集群,缺乏成熟的产业氛围。
离得不太远的夹江,曾经是西部瓷都,本来最有希望孵化出陶瓷卫浴行业的上市公司或者全国性头部品牌,很遗憾的是,未能诞生像帝王洁具这样的角色。
平地里杀出一位程咬金,弥补了四川在卫浴产业的上市公司空白,为这座城市高兴。
那么,帝王洁具当时的营收,是否足够碾压那些未上市的公司?答案是否定的。
据公开资料,从2013年到2015年,营收分别是3.88亿元、4.51亿元、3.87亿元。其中,净利润分别为5216.25万元、4455.51万元、5342.19万元。
看起来体量并不是特别大,但由于比较稳健的营收与利润表现,一些证券公司给予了“增持”评级。
其中,海通证券给予其2016年20-25倍市盈率。
另据报道,2016年上市时,集合竞价阶段,帝王洁具股票顶格高开,大涨19.96%。开盘后直线上升,股涨41.91%,报15元,触发条件,遭临停。复牌后股涨至43.99%,达到上市首日限制。
抢先上市之后, 帝王洁具的影响力明显提升,而且产能扩大,在亚克力坐便器、亚克力浴室柜、亚克力浴缸及亚克力淋浴房等产品线上,再度发力。
毕竟当年公开发行募集了2.2个多亿的资金,用于年产 36 万台(套)亚克力洁具产能扩建项目和营销网络扩建项目,使得帝王的流动性得以补充,管理层可以大展拳脚。
成果在2017年的财报中反映出来,年度营收5.34亿元,同比增长上涨24.85%,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5450万元。
如果没有上市,放到2017年以来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帝王能否延续两位数的增长,估计不容乐观。
二、帝王洁具收购欧神诺陶瓷
上市只是帝王洁具闯进资本市场的临门一脚,随后发生了一起相当有震撼的事情。
帝王洁具华丽丽地收购了佛山一家陶瓷公司,而且是定位高端、声名赫赫的欧神诺陶瓷。
欧神诺的定位清晰,市场做得很好,2016年营收就是18.13亿元,2017年增长到24亿元,同比增长32.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0.58%。
净利润表现不差,2015年的净利有1.31亿元,2016年净利润 1.61亿元,放到家居行业里,净利润也算不错的。
帝王洁具发布收购消息的时候,自家2016年的营收才4.27亿元。
业界一时震惊,典型的蛇吞象嘛。但就是这只来自四川的蛇,吞下了佛山的这头大象。
“NM知本产融服务区”公众号对整个收购过程做了梳理,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2017年6月7号的时候,帝王洁具发布了一份报告书,其中提到,拟以19.677亿元的价格,向鲍杰军、黄建起、陈细、庞少机、吴桂周等欧神诺52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欧神诺98.39%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帝王洁具将持有欧神诺98.39%的股权,以此快速切入中高端建筑陶瓷业务。
当时有说法认为,收购其实是欧神诺借壳上市,结果并不是这么简单。
交易完成后,帝王洁具股东刘进、陈伟、吴志雄三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45.10%,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另外,欧神诺的董事长鲍杰军将持股11.60%,总裁黄建起持股6.86%,营销总经理陈家旺持股0.96%,董事丁同文持股0.67%,副总裁黄磊持股0.43%,陈细等其他46名交易对方持股5.67%。
同时,交易完成后,鲍杰军、陈家旺担任帝王洁具董事。
而且还有条款规定,欧神诺陶瓷原来的那支核心团队,继续留任几年时间,加上持有帝欧家居的股份,双方自然是绑在了一起。
这起收购案当中,帝王洁具与欧神诺陶瓷各有收获,帝王实现了业务版图的扩张,营收规模直接杀入一线梯队,未来的想像空间非常大。
而欧神诺方面,以鲍杰军为核心的经营团队成功变现。
三、帝欧家居主营两条线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颇有想像空间的事情,之前帝王收购欧神诺的时候,有些人只是认为高管想套现,帝王想做突围。
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两家公司的老板还是想继续做大事的。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帝王洁具、欧神诺陶瓷两家人合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的,前段时间改名帝欧家居,合起来的营收规模,差几千万就是30亿,正准备要大干一场。
合并后,帝欧家居的主营业务有两条线,一是建筑陶瓷,二是卫浴洁具。
下一步有可能进入新的行业,推出新的品类,比如地板、木门、智能家居、全卫定制、全屋定制等,都是有可能的,甚至有可能继续采用收购的方式,布局大家居版图。
在提升传统的优势品类方面,帝欧家居继续发力,比如投建年产27.68 万台浴室柜和16.04 万台坐便器的扩建项目,同时协同欧神诺的发展,通过欧神诺的优势渠道,扩展卫浴洁具产品的销售渠道。
毕竟欧神诺除了在C端市场颇有声名外,它的工程渠道很强大,据说一半的销售都来自工程,去年的工程销售同比增长40.75%,拥有碧桂园、万科、恒大等大型房企客户。
包括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在内的多家证券公司,其研报都充分肯定了帝欧家居的前景,比如中信建投认为,预计帝王洁具2018-2019年收入分别为37.62亿元和47.6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18%和26.64%。
或许几年后,泛家居产业圈里,又多了一家百亿规模的集团。
而这一切,除了战略、产品与营销能力的高明外,离不开帝王洁具与欧神诺陶瓷管理层的资本思维,并得以高效地执行。
第二篇:门店没开多少,估值就上了15亿
NOME的做法已经非常互联网化,跟一些走共享经济、区块链、O2O路线的公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套路可以总结为:设计一套有新意、有足够想像空间的商业模式,凭借创始人的运作能力及不断引进资本大咖力挺,可能门店没有开几家,估值就上了几个亿。NOME走的就是这条路。
一、NOME估值30亿
以前的建材家居与装修行业,大家都是埋头干活,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钱做事情,花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搞研发,造产品,渗透一个又一个的市场。
极少部分的头部公司才能做到几十亿的规模,大多数还只能向10亿体量努力。
NOME,出手就是几个亿的融资,两家知名的投资公司加持,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前段时间公布拿到了1.8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红杉资本、今日资本都入场了。其中,有投资女王之称、今日资本的老大徐新出场,给NOME做了背书。
说起今日资本、徐新,想必圈内人也不陌生,她最得意的投资案例,估计是京东。当然,也不仅仅是京东,手头上还有一些颇有成功的案例:网易、中华英才网、知乎、永和豆浆、唯品会等。
另有新闻提到,NOME在这次1.8亿元的融资之前,去年做了A轮融资,今日资本领投,2.3亿元,估值15亿。
这样下来,A+轮的时候,网上那种30亿估值的说法,有了几分依据。
二、NOME主营家居用品
说了半天,那么,NOME到底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成果,居然能够拉来两大网红级别的投资机构入伙。
它的定位是瑞典独立设计师品牌,其实就是卖家居用品的,包括小家具、服装、数码、食品、鞋子、箱包等,还不光是销售,后端的研发、设计与供应,都能搞定。
一个多月前,NOME跟名创优品因商标之争,引发舆论交锋。大材研究注意到,名创优品正在以NOME的名称,在线下开店。
名创是近年来快速成长的一家公司,定位日本快时尚设计师品牌,有“精品十元店”的评价,有消息显示,它的开店量已将近3000家。
如果把两者放到一起,你会发现,NOME要做的事情,跟名创优品的差别并不大。
我们继续来说NOME,大材研究在官网上看到,它将设计总部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据说已经在广东、福建、四川、安徽、陕西、湖南、河南、香港、天津、重庆、北京、上海等12个省市,开了将近百家门店。
5月初的时候,36氪有一篇文章提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NOME宣布2018年开300家门店。
大材研究从NOME的官网查询到,该公司的主要店面集中在广州与深圳两地,大概有几十家。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各开了4家,新一线城市也比较受重视,比如成都开了两家、西安1家。
离300家门店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作为一家新品牌,在线下实体店经营方面,并没有太丰富的经验,快速开店真的就妥?
凤凰网的一篇报道里提到了NOME更大的计划,其中写道:
预计2020年,NOME将在国内开店2000家,海外1000家,此外还计划独立开设500家1500~6000平米的用户体验中心,届时规模将达500亿元人民币。
有公开数据提到,NOME 的单个门店平均每天有 1600 客流,每天能生成 300 个新会员,转化率达到20%。会员转化来自于结账时的店员引导,以及笔记本、冰淇凌等礼品赠送。
部分发门店的坪效能做到6000—8000元/月,其高管声称比MUJI无印良品还要高一些。
一家名叫“创日报”的公众号推送过跟NOME相关的文章,其中援引了NOME创始人陈浩的讲述:在广东开了场3小时的渠道会,就签约千家经销商,合同金额达到32亿。
大材研究的监测发现,NOME今年的名气上升很快,其微信指数在4月份曾涨到21万+,而且部分社交平台上,该品牌的讨论量有所上升。不过对比几个亿的资金支持,NOME现在的声浪仍然不够高,不足以支撑其客流量的。
加之前有宜家等家居卖场的截流,中有名创优品这类先行者的狙击,后有无印良品等公司切入家居用品,每一个都是流量主,NOME要克服的困难、要突破的难关、要挑战的竞争对手,面临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不过,大材研究从各个渠道汇总了一些信息,发现NOME的做法有它的创新之处,比如:
内部设立“决策委员会”,对即将上线的产品,进行评价打分。同时还在社会上招募产品体验官。
单从性价比看,NOME的一些产品可能会做到商场里的几分之一,据说还有几元钱的咖啡杯。大多产品满足高频、刚需与海量标准。
还有一个消息是,宜家1、2块钱的冰淇淋,在NOME只要是会员,居然所有店铺都能免费吃。
对于NOME,我们没有更多想说的,只是祝愿这样的新力量,能够带给产业与生活更美好的改变,同时走得更稳健一些,做好每家店的运营。